新聞中心
LEADING WAY
NEWS CENTER
企業動態
ENTERPRISE DYNAMIC
DYNAMIC MEDIA
媒體動態
專題互動
PROJECT DYNAMIC
INTERVIEW CELEBRITIES
人物訪談
|
案例分享:干細胞應用肝硬化患者,研究表明效果顯著在我國,導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和丙肝),其次為酒精性肝病、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以及遺傳和代謝性疾病等。
ANLIFENXIANG 案例分享 臨床案例1: 一項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近期療效試驗,共14例患者入組,其中肝炎性肝硬化12例,酒精性肝病肝硬化2例。 在保肝、利尿、補充白蛋白及營養支持等內科綜合治療基礎上, 給予外周靜脈輸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 主要觀察患者治療前、治療后2, 4, 8, 12周肝功能指標,包括白蛋白(ALB)、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 凝血酶原時間(PT), 并觀察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結果: 患者谷丙轉氨酶和凝血酶原時間水平均在移植后有下降趨勢,從第8周開始明顯下降,并持續至第12周;總膽紅素水平于移植后有下降趨勢,第8周開始明顯下降,并持續至第12周。(相關數據見下表)。
此案例來源于:14例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 肝硬化病人的效果觀察;孫鴻;(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
ANLIFENXIANG 案例分享 臨床案例2: 一項利用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經肝動脈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臨床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共43例患者入組,其中乙肝肝硬化31例,丙肝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 移植方式:經肝固有動脈緩慢注入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并分別于移植術前和術后第3周、6周、9周檢測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 和凝血酶原時間(PT)。 患者血清生化指標變化(見表1): 表1 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變化(見表2): 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術后第6周時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至第9周時改善顯著,其中黃疸減少13例,腹脹減少19例,乏力減少30例,食欲減退改善27例,腹水減少17例。
表2 此案例來源于:經肝動脈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43例臨床觀察;周鳳蕊;河南醫學研究 2014 年 12 月第 23 卷第 12 期 ![]() ANLIFENXIANG 案例分享 臨床案例3: 患者,男,28歲 患者兒時患有“黃疸型肝炎”,曾輾轉多家醫院救治,后好轉。因腹脹持續發作,并伴有腹痛到醫院問診,經檢查腹部彩超提示肝硬化并腹水,大便化驗提示隱血試驗陽性,遂以“肝硬化并腹水”入院。 醫院為患者行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經肝固有動脈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注入患者體內。治療后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指標、腹部彩超。 結果: 移植后患者肝功能得到改善,肝臟合成白蛋白、凝血因子能力提高,癥狀也逐漸消失,未出現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此案例來源于:自體骨髓干細胞經肝動脈灌注治療1例肝硬化的隨訪觀察;劉林源;臨床醫學;2015年3月第21卷第8期
ANLIFENXIANG 案例分享 臨床案例4: 一項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長期療效試驗,共92例患者入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6例。 對照組給予抗病毒、保肝、退黃、利尿等常規內科治療+安慰劑; 治療組在常規內科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采用靜脈輸注的方法,每月1次,共3次,每次輸注細胞量約 ( 3~4) × 107。 結果: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患者精神狀態、腹脹、乏力、腹水情況明顯改善,因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住院次數減少。在治療后一個月,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膽堿酯酶開始上升,凝血酶原時間縮短,Child-Pugh 評分下降。 兩組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變化:(見表2)
兩組實驗室指標變化:(見下表)
此案例來源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慢乙肝肝硬化長期療效分析;江小柯;醫藥論壇雜志 2018 年 2 月第 39 卷第 2 期
展望: 干細胞移植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策略得到了專家們的關注并形成共識,并對移植的各個過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規范,為進一步研究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潛能提供了方向及標桿。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間充質干細胞最終將應用于臨床,為更多的肝硬化患者 帶來痊愈的希望。 |